(中非贸易研究中心讯)2022年国别与区域研究工作座谈会暨第四届西非论坛12月5日以线上方式举行。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出席了座谈会,并致欢迎词。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教授在座谈会上作主旨发言。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郑宇涛主持了座谈会。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协议教授、北京大学荣休教授李安山在西非论坛上作了题为《从文明概念到“中国方案”:有关区域研究的批判性思维》主旨发言。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主任赵蜀蓉主持了论坛主题报告会。参加座谈会和论坛的中非双方专家学者等近100人。
图为座谈会部分与会者线上合影
图为申小蓉致词
申小蓉在致词时首先向参加座谈会和论坛的中非双方的专家学者等表示欢迎。她说,区域国别研究对于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和开展对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稳步推进,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增强。这些都为国别区域研究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深化高校国别区域研究,从而更好地为中国外交战略、国家和地方的对外开放实践提供智力支撑,是当前高校国别区域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广大同仁集思广益,统筹规划,共谋发展。
申小蓉介绍道,电子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根据2022年11月10日ESI的最新数据,电子科技大学的社会科学学科进入了ESI前1%,为学校第14个ESI学科!全球“社会科学”学科进入ESI前1%的机构共1976所,学校“社会科学”学科位列第1893位,百分比排位为95.80%;发表论文数量共249篇,总被引频次为1910次,有较大影响力的论文6篇。
申小蓉最后表示,作为一所“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在“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背景下,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大力推进区域国别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扩展研究视野、拓宽社会基础、强化国际影响,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人才建设能够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图为罗林作主旨发言
罗林在作主旨发言时表示,区域国别学是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来分析国别问题、国际问题,是以原创性的理论概念为依托,通过对国外理论体系的借鉴、吸收和运用,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战略价值和战略意义十分巨大。进入新时代,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实现了研究对象国别和区域的全覆盖,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工作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高校区域国别研究政策制度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整体研究力量布局取得突破,咨政服务成效逐步显现,学科基础建设稳步推进,研究方向重点日益明晰,并且取得了如下主要成就:一是研究工作总体框架布局搭建完成。二是咨政服务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学术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四是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十分活跃。
罗林强调,党的20大召开前夕,教育部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高校资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会,确定了国别区域研究专项工作的三大标志性进展。它们分别是(1)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2)区域国别研究被纳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3)区域国别研究被纳入高校智库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国别区域工作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罗林最后表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新时代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建设必将行稳致远、蒸蒸日上。
图为郑宇涛主持座谈会
图为李安山作主旨发言
李安山的主旨发言主要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不知道的非洲”。他用原始记录和照片说明了一般人并不了解的非洲史实,如苏丹金字塔多于埃及的金字塔,尼日利亚诺克在公元前1000年生产的精美陶瓷、《胜利之碑》对黑人国王统治埃及的记载以及诸多基督教先驱均诞生于非洲等。第二部分是关于“文明概念”的定义。探讨了“文明”这一概念的起源,列举了中外学者的诸多定义。第三部分是关于“文明的悖论”。指出“文明”概念在近代被殖民主义者政治化,人类被分为“文明”和“野蛮”两类,用数据和史实列举了西方文明的三个悖论:“文明”国家对环境的破坏最大;“文明”国家对人类摧残的手段最残酷;“文明”国家的人处理自身矛盾相对较差。第四部分是“‘中国方案’与文明再定义”。自2013年“中国方案”最早提出以来,中国先后于2014年和2017年对这一概念在国际上进行了阐释。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对国际社会发展方向的承诺,传递了更多的中国信心。理念上的“中国方案”即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上的“中国方案”即“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施。第五个部分是“对区域研究的批判性思维”。他认为区域研究的目的是增进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合作,学习借鉴别国文明成果和发展经验,促进中外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和对国家战略的咨政作用。
李安山指出,世界已是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社会化的多元世界,各民族、国家和文明系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互相依赖性。所谓的“文明冲突”可以避免,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可以建立。人类社会的特征之一是文明多样。文明形态有多种,文明形态无高低。西方有关“文明”的定义并不适用于全人类。有必要重新阐释文明:“文明”指人类生存发展方式或处理三种矛盾的能力:人类解决人与自然之矛盾的方式或能力;处理人之关系或矛盾即与他人共处的方式和能力;调解人自身矛盾的方式或能力。文明具有多样和整体、延续和调整、稳定和嬗变的特性,交流互鉴是使文明和平延续的最佳选择。
李安山表示,区域研究要综合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的许多知识,需逐步进行。区域研究的学术定位是跨学科研究而非学科体系。区域研究应通过不同方法促进不同学科在研究视野、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跨学科整合,加深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流和融会,在学科建设层面做出贡献,切不可搞学术冒进。区域研究的重要任务在于加强国人对其他文明和国际事务的了解,培养有包容心和同理心的国民。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图为赵蜀蓉在主持论坛主题报告会
赵蜀蓉在主持论坛主题报告会时对前三届西非论坛相关情况作了简要回顾。她说,第12届公共管理国际会议暨首届西非论坛于2017年11月17日在加纳海岸角召开。来自中国、加纳、尼日利亚、南非、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和美国等国的学者,围绕“全球化视角下西非社会和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讨。第13届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西非研究分论坛于2018年12月1日在电子科技大学召开。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等就西非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第三届西非论坛暨国别与区域研究工作座谈会于2021年12月15日以线下线上方式举行。它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并且得到了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的支持。
这次活动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电子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承办。论坛设一场主题报告会,两场平行分论坛。论坛主题为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西非经济与社会发展。
图为安春英主持分论坛(一)
图为张永蓬进行点评
图为邹涛进行点评
平行分论坛(一)的内容为2022年度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课题汇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安春英主持了分论坛(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张永蓬,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邹涛先后就课题汇报进行了点评。
平行分论坛(二)的主题为中非医疗健康产业合作。中非友好协会联盟副主席、全球首位获中医博士学位的非洲医生迪亚拉·布巴卡博士,成都成电金盘健康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曲建明先后在分论坛(二)上主旨发言。贝宁华侨华人会会长史亚娟,加纳中华工商总会会长唐宏,中非商道CEO李振岩,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梁益坚,中非友好协会对外联络秘书长卡尔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分论坛(二),赵蜀蓉主持了分论坛(二)。
图为迪亚拉·布巴卡博士作主旨发言
图为曲建明作主旨发言
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4月,是电子科技大学与加纳大学、加纳海岸角大学、加纳行政管理学院、加纳教育大学、加纳发展大学共同筹建的特色研究中心。近年来,西非研究中心稳步推进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切实提高研究成果质量,以“1+1+1”中非合作模式为中心,着力打造一个人才培养基地、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一个西非问题研究智库。2021年3月,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以上图片均由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杜莹、孟雅琪、余曼靖、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