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贸易研究中心讯)从蒙内铁路走进春晚,到习主席喜迎非洲诸国首脑,2018年成了许多中国人心目中的“非洲年”,
中非贸易也传递出重大利好。东边日出,西边好雨。这个阳春三月,一场场重磅外交会晤,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国。
两会闭幕后不到半月,就有三位非洲国家领导人确认来华访问,这释放出新时代中非合作阔步前行的积极信号。
3月29日,习近平同纳米比亚总统举行会谈。习近平强调,中方欢迎纳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非关系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作为“全天候”朋友,纳米比亚总统热情回应:很高兴来到中国这一非洲最好朋友的国度访问,并代表非洲人民发出由衷心声,中国从来没有殖民过非洲、从来没有掠夺过非洲,一直平等对待非洲中小国家。中国才是非洲的真诚伙伴和朋友。非洲人民反对那些无端指责中国的不实之辞。
就在一周前的3月22日,习近平同喀麦隆总统举行会谈。习近平强调,中方欢迎喀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两会后到访的首位外国元首,喀麦隆总统积极回应,高度赞赏“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合作。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津巴布韦共和国总统确定在4月初来访。对此,津总统姆南加古瓦表示,应中国国家主席邀请,他本人将于4月的第一个星期赴中国访问,就津中两国各项议题展开新的磋商。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步开花结果,中国和很多非洲国家的关系正变得愈发紧密和深入。
河有源泉水才深习近平指出,在中国还不富裕的年代,毛泽东主席等中国老一代领导人就表示我们克服困难也要支持非洲。今天,中国发展起来了,我们无论是在情义上还是实力上都应更多地帮助非洲。
“饮水不忘挖井人”。事实上,中国和很多非洲国家之间的交往历史由来已久,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上世纪,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现今,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关系进入全面发展快车道。双方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构建并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家领导人授意下,中国外长更是连续28年开年首选访问非洲。
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出访首选非洲;2015年12月,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习近平连续4年向非盟首脑会议发贺电。
关注中国,了解中国已经成为非洲各国学者政要的“必修课”。中共十九大以后,非洲国家领导人继续来访。2017年底,已有吉布提、冈比亚总统来访。2018年新年伊始,习近平与时任南非总统就中南建交20周年互致贺电。
习近平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亲自擘画和推进了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不仅极大地增进了包括非洲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也为解决当今许多全球性问题指明了方向。
中非国家元首层级的交流或将继续升级,今年9月将迎来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国在时隔12年后再次主办该峰会。届时,中非大家庭成员齐聚,共商新时代中非合作大计。
不管世界怎么变化,也不管别人说什么,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牢不可破,中国对非洲“真实亲诚”的理念也绝不会改变。这种理念不仅让非洲国家和人民受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习近平主席曾说过,伙伴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顺境中共襄盛举,更在于逆境时携手前行。
中非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同呼吸共患难、一步步走出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始终真诚友好、团结合作,在每一个关键时期,中非双方都能登高望远,找到合作新的契合点和增长点。中非人民都怀着开拓精神,不断提高合作新水平,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以中国援非医疗队为例。对普通网友来说,他们并不是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群体,但2017年热映电影《战狼2》则让这个已经默默坚守五十余年、以仁心仁术温暖一方土地的群体走入了大众视线。
中国大夫的医术好,在非洲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很多非洲国家,中国医生都被当地人称作“创造奇迹的人”。这样的一块金字招牌固然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它的背后,却是一代代中国援非医疗工作者在这片土地上付出的汗水、泪水,甚至是生命。
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多个国家爆发。在这样一种人们惟恐避之不及的可怕病毒面前,中国坚定地走在了抗击埃博拉全球战役的最前列。
习近平主席曾致电疫情最为严重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三国总统,表示中国呼吁国际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向疫区国家紧急提供援助,携手支援疫区人民共渡难关,战胜疫情,早日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两年内,中国向疫区国家提供了总金额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及时落实到位,是累计提供援助医疗物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此外,中国还向疫区派出超过千名医护工作者,并在非洲9个国家培训了1.3万名当地医护人员。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医疗队在中国政府援建的友好医院里忘我工作,将先进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当地医学同道,共同为非洲人民的生命安危同埃博拉病毒进行殊死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中国的突出贡献得到了疫区国家、世卫组织,以及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的好评。中国援塞全体医务人员还得到了塞拉利昂总统颁发的集体特别奖章,中国援几医疗队也获得了几内亚总统授勋证书和抗击埃博拉国际合作奖。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作为非洲国家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中国始终把非洲国家的需要和利益放在心上,支持非洲实现和平稳定与发展。中方秉持正确义利观,奉行“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中非合作的要义就是把中国自身发展同助力非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一直以来,中国在国际社会总是以一个负责任的、崛起中的大国,承担起对世界的责任。过去五年里非洲发生的大事件,无论是地区安全危机、公共卫生危机还是粮食危机等,都能看到中国迅速展开的援助行动、数量庞大的中国物资,以及积极奉献的中国人的身影。
2017年,非洲多个国家出现粮食危机,中国政府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先后向肯尼亚、南苏丹、索马里和乍得等国捐赠了3万多吨粮食,还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这些国家提供了1400万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维和人数最多的国家,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万多人,也是常任理事国中出资第二的贡献者。目前仅在非洲马里、南苏丹、刚果金、苏丹四个任务区就有10支维和分队。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以我赴马里维和部队为例,自2013年部署到任务区执行任务以来,虽然身处联合国公认的最危险任务区,但中国维和官兵心里一直秉持着做大国军人、展现大国责任的信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用青春和汗水,乃至鲜血和生命,为马里和平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驻地民众极大的欢迎和广泛认可,在异国他乡展现了中国军人风采和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由工兵、警卫和医疗组成的三支分队,出色的工作得到了联合国授予的和平勋章,受到了联马团最高荣誉“司令嘉奖”,也赢得了马里人民和各国友人的广泛赞誉。
人生乐在相知心非洲流行一句谚语,叫“山不相见人相逢”,意思是各地的山与山无法相见,但不同国家的人和人之间却可以相互交流、增进了解。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最集中的发展中国家聚集大陆,有种天然亲近感,双方谈得来,感觉相互平等。中非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应该更多面向人民。”近年来,中非人民越走越近。一些非洲朋友活跃在中国舞台,成了中国明星。一些中国电视剧在非洲热播,使非洲观众了解到现代化的中国和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许多中国人从小就对非洲充满了向往,许多来到过非洲大地旅游的国人都说自己爱上了非洲,心从此再也离不开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
一带一路”倡议包含的五通之中,有一“通”就是“民心相通”。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不同国家的人民互相了解了,国民情感从陌生变得亲近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才会有深厚的民意基础。而要做到民心交融,就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次次民间交往、一部部中国电视剧的输出,其实都是在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习近平指出,把中国发展同助力非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特别是让非洲各国通过中非合作增强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
非洲总人口12亿,有4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撒哈拉以南地区尤其严重。然而,很多非洲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解放后,却迟迟没有走上自主发展、自主减贫的道路。非洲人民渴望和平发展,渴望像中国一样快速减贫。
多年来,中国根据非洲需要,结合中国经验,从多个方面加强了对非的减贫合作。2016年,习近平主席的著作《摆脱贫困》英、法文版正式发行,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在非洲政要、学者、媒体人中间广为流传。可见非洲各国非常重视中国领导人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
目前,中国已在人员培训、紧急粮食援助、公共卫生建设等多个方面向非洲提供援助。
中国有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过去几年,中国通过援助和投融资,在非洲已建和正在修建的铁路达6000多公里、公路5000多公里。还建设了一大批港口、机场、电站、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当地培训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中国的对非减贫合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非洲政要和学者也在多个国际场合称赞中国帮助非洲精准减贫的模式,以及中国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真诚态度。
中国的援非,不仅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用兼济天下的情怀,给予非洲兄弟实实在在的关爱和帮助。像珍珠般撒落在广袤非洲大地上的一支支中国援非队伍,用他们对祖国信仰的忠诚守护,诠释了中国对大国责任的实践,以及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切实努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非虽然远隔重洋,但相知无远近。中国梦与非洲梦正织就牢固的利益纽带。“中非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中非合作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之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共赢之路同时也是在打造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倡议是非洲很多国家关注的重点。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发展的机遇,而这种机遇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还有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
以位于东非的吉布提为例,它虽然面积不大,但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却十分熟悉。继2016年亚吉铁路正式通车后,在2017的4月份,由中国公司投资、设计,建造和参与运营的多哈雷多功能港也正式开港。中国将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带到了吉布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中国方案”。作为东非最大的现代化港口,它的落地生根,为吉布提打造东非地区航运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方案”的落地让吉布提找到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为吉布提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这些人经过培训,亲眼见证了什么叫做奋斗。他们表示要继续努力,让家人得到更好的生活。
习近平主席曾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这句话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在非洲人民心中也产生了强烈共鸣。
无数的中国人、中国企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给非洲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让非洲国家更加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并更加关注中国的新发展,新政策。
很多非洲人了解中国“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的追求深意,而这种追求在不断落实的过程中,非洲人民已经享受到了中国这种包容分享的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改变,更有了深深的认同感。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春山可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非友谊必将根深叶茂,开花结果。
中非合作势难挡!在中非贸易研究中心看来,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密切互动与友好会晤,正为中非合作探索新的携手空间。而上至国家、下达企业,这种利好形势将为中非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中国企业也可乘东风以远行,更好地走进非洲市场。(编选:中非贸易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木子